《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9 18:16:39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1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被文中的亲情打动了。

导入课文后,我出示了两个自学提示:1.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文中描写“我”抱母亲的关键性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2.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为什么“我”不知道母亲竟然这么轻?画出相关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提醒学生:不要放过一个词、一个句子。如果你对其他词句有自己的理解也把它写下来。学生开始了自学批注,然后二人小组交流。大约十分钟开始了全班交流。学生纷纷举手,有的以小组形式汇报,有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在思考着、感悟着、体会着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我主要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担子”和“翻山越岭”的意思,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产生情感共鸣。这时我让学生想一想,你又为母亲做过些什么?你打算怎样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学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即使是没发言的学生也受到了教育。最后我总结道:孟子有句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要像孝顺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别人的父母,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别人的孩子。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想我们不但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要像那位护士一样孝顺别人的长辈,好吗?把母爱扩大了范围,相信学生一定会铭记在心的。

课后我想:教学这样感情真挚,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首先教师要善于煽情,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浓情中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受到思想教育。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2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人传统道德标准的内核之一。千百年来,一直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遵守的。这篇课文正是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好教材。课文不难,老师饱含深情的朗读,是很容易把孩子带入书中的情境的。感情范读之后,伟大的母爱已经深深地感染着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再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讨论、感悟。同学们一致同意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别看他们只有四年级,可是对母爱的感觉并不陌生。因为他们整天都生活其中。这,只是对课文第一层面地把握母爱。

我询问了一下学生,这篇课文还有没有什么地方不懂?有同学提出,课文的最后,母亲为什么流泪了呢?而且还使用了省略号,那省略的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同学,发现一个问题,有时候,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借着这个提问,我把课文的学习引向第二个层面。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答案。还别说,这个问题还真有难度。这也更加印证了这句话,母爱是无私的,可是爱母却未必。这真是一种讽刺。在爱之间有时候真的无法划等号。

既然难度较大的问题答不出来,我们就一步一步的来。先回答文中的我为什么难过。这个问题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感悟到我的难过和愧疚是源于对母亲的缺少了解和关心。那么知道了之后该怎么办呢?当然是弥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我抱母亲入睡。这里有几个关键词语需要细细品读,感人至深。比如:我的轻轻地摇动护士的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等。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一感人的情景。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研究母亲的心情,流泪的原因就可以找到了。那是多么幸福的泪珠啊。母爱是无私的,爱母更加伟大。一个人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热爱,是不配去谈什么其它的爱的。

家庭作业,我特别强调,一定要亲自对着妈妈、爸爸读一读这篇文章,而且要把你的感受和你爸爸妈妈的感受都写在成长日记上。第二天,我查看了孩子们的成长日记。发现家长们也被课文和孩子们感动了。有的家长说:孩子你长大了,妈妈很欣慰。有的家长说:看来,我要多回家看看你的爷爷奶奶了。可是也有个别的家长说:我不需要你的回报,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我看了很惊心,这是一个家长说的话吗?这只能遗憾地说明,分数的价值远远的超过了,家长对孩子品德的关注。)也有个别家长没有任何反应,我感觉到不可思议,于是继续调查发现,这几个孩子根本没有给家长读。不是忘记了,而是因为恐惧。这就更可悲了。其中一个有过撒谎经历的女孩子,告诉我,妈妈对她的要求极其严厉,稍有不对,就拳脚相加。每当犯了错误,(孩子谁能永远不犯错误呢?)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她只好说谎。久而久之,这个谎话,越说还越像真得了。有时候,老师也会被骗。可是,我也发现,她的恐惧也越来越大了,朋友也越来越少了。

谁之过?!一言难尽.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3

《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内容真切感人,语言朴实明快,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是一篇引导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文章。对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是否能真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博大,对我来说真是一个挑战。

语文教学不仅是教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本文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通过故事的朗读,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产生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灵,要触摸到它,想象和朗读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通过朗读和想象引领学生透过纸面,看到文字的背后?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先让学生围绕“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读课文,并找出相关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了“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我出示这个句子后引导“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为“出乎意料,没想到”,我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哪些地方看出我认为母亲很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抓住关键词语“使劲一抱、用力过猛”体会我原以为母亲很重。然而母亲“这一生最重的时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时候”“我这一生”体会到母亲辛劳了一辈子,这一生中,母亲的体重就没有超过89斤。为什么母亲这么瘦弱,几十年来做儿子的却没有发现呢?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段文字,这是本节课花时较多的一个环节,我引导学 ……此处隐藏9007个字……学生。但我也知道成人读文本前的积淀,读文本的视角与儿童不同,我们心中的母亲形象与孩子对母亲的感情还有一段距离。为了使学生也能感受文章的情感,在教学这篇课文前,我就播放了由蔡国庆演唱的《心中的故事》,歌曲中,歌词很感人,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欣赏完歌曲后,我就直接进行配乐诵读,当音乐响起,我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我发现孩子们的眼光变了,有几个女生泪光闪烁。抓住契机,我马上让学生寻找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进行朗读,通过巡视,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在朗读作者的那段真情告白以及课文的最后一段,看到孩子们这样投入朗读课文,我也深受感染,加入了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朗读。读了有十分钟时间,我让学生起来个别朗读,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虽然我还没有和他们讨论课文的内容,但他们个个读得声情并茂,我想,通过朗读,学生们对母亲的理解就已经上升了一个高度。而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更作为一个母亲,被孩子们的泪水感动着。我想这时不仅仅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更是一个母亲与孩子们的心意沟通啊!

虽然这节课我讲解的地方很少,但我觉得我上得很满意,孩子们也用情在学。我想语文课需要感动,需要震撼,需要心灵独白。这感动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汇流而成的生命润泽。我欣慰我曾经与学生一起分享过这份心灵的洗涤和湿润,我和学生一起穿行在流泪的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14

本篇课文简洁生动地记述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好不雕饰,但字里行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

鉴于课文这样的特点,我在教学时主要抓住两大环节。

1、以读为主。

本篇文章虽然内容简洁,但每一字当中渗透的都是深深的情,渗透着爱。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所以在教学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读课文,如果学生能够读好每一字,每一词,就足以证明他是真正的读懂课文,读到纸背后的情感。后来学生的反应足以证明我的做法还是有效的,不光从学生举手读书的人数来看是有史以来,就连读书的情感要求这一次也是拿捏的最为准确,我很惊讶,才仅仅是四年级的学生,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作者的那份对母亲的“愧疚”。听着他们的朗读,我不禁深感欣慰:谁说他们小,什么也不懂,他们也懂得感恩,也懂得回报。不信就听一听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难过”。

教学时学生对于文本的感受很深,基本上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从文章的一处找到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情感支撑点。都能够体会到母亲对于“我”的付出,都能体会到“我”对母亲的感激。可是学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的心情。“我”的“难过”是因为什么呢?大部分学生只能抓住单纯的说是母亲“轻”的缘故,却不呢不过很好的联系上下文去深挖文本。所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我”复杂而单纯的“难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谈

这是一篇好课文,昨天拿回家备课时,就有这样的感觉,黑板上中间是板书,右边是说话训练,左边是写话训练,黑板写满了,课文也就上完了。

无数次

我第一次抱—母亲

孝爱

赶紧背拉挑

难过翻山越岭年复一年

逢有重担叫我们放下自己挑

回报

首先是找出课文中描写护士的句子,护士是事情的见证者,所谓旁观者清,轻轻将护士的线索一拎,课文就串联起来了,接着进行说话训练,然后紧紧抓住护士这一条的线索,学习全文,解读每一段。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护士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

责怪:什么意思?辨别“指责”与“责怪”之不同。什么人为什么事情可以指责?那么,护士呢?她是什么身份?体会用词之精准。

动情:一个旁人也会动情?你们看到这段文字,又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担子。”

交流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板书文字一行一行地猜猜母亲有多重?每出现一组词,就猜,逐层深入。

指导朗读时,抓住“年复一年”,反复朗读,增强效果:

一天又一天,母亲总是();一月又一月,母亲总是();一年又一年,母亲总是()。

此外,文中“重担”的含义深刻,不仅仅指母亲肩上所挑的担子,还需感悟。

静静:

指名读第5节前2句,突出“第一次”与“无数次”,突出“孝心”回报“爱心”。

最后可以写诗,巩固深化主题:

母爱,就是();

母爱,就是()。

如今,我为母亲();

就像小时候,母亲为我()。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15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写出了我抱母亲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我细读了课文,特别是沿着“抱”字去读课文,去追溯作者情感的源,我发现其实我们成年人,对母爱的感受也是肤浅的,对报恩也只是言语多于行动。我想到了我的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辛苦,想到了母亲为我奉献的质朴的母爱,再想想自己为母亲所做的,我觉得在我的潜意识中,接受母爱是自然而然的,而回报母爱却是在各种各样的借口下所忽略的。文中的母亲为“我”的真情一抱而感到欣慰,而感到幸福,我们做子女的应该行动起来了。于是,我让学生写一句话,表达自己心中对母爱的理解,还要求学生在母亲节那天为母亲做一张贺卡。

教学中,让学生品味文字,感悟母亲辛劳一生,揣摩情感,体验作者的愧疚之情,涵咏“泪水”,感悟母子亲情。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接读、齐读,学生们对母亲的理解就已经上升了一个高度。我注重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情感,以情动人,渲染母爱。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从题目中的“抱”字入手,引导学生品悟母亲曾无数次抱过孩子,这种爱是多么的伟大和无私;而儿子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却让母亲感动得泪流满面。而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被孩子们的真情流露感动着。我想这时不仅仅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更是一个母亲与孩子们的心意沟通啊!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