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孩子》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9 18:31:18
《雪孩子》教学反思

《雪孩子》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雪孩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雪孩子》教学反思1

教学片段(含设计意图)

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学生根据挂图提示,找到与之相应的段落;

2、根据教师提示和课文内容,归纳每幅图的内容

(①、下了好大一场雪;

②、兔妈妈和小白兔堆了一个雪孩子;

③、雪孩子和小白兔玩得很开心;

④、小白兔回家往火里加了一些柴;

⑤、小白兔睡觉时,火把旁边的柴堆着火了;

⑥、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着火了,飞快地跑过去救火;

⑦、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⑧、雪孩子升到空中,变成一朵很美丽的白云。)

3、思考:雪孩子还会回来吗?(小组讨论,教师引导;会回来的,因为雪化成水,再蒸发到空气中形成云,云还会慢慢形成雨或雪)

4、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预设:喜欢,它勇敢、善良、舍己为人……)

本节课成功或不足之处

成功:

1、教学目标明确,课前准备充分恰当,有效联系课堂教学;

2、结构合理,环节完整、衔接自然;

3、以学生作为主,充分调动积极性学生参与度较高;

4、写话、续编故事既锻炼了能力,又较好地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预设目标;

不足:

1、生字涉及较少;

2、时间过于紧凑;

3、呈现内容的种类单一。

《雪孩子》教学反思2

《 雪孩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的可爱的雪孩子,最后为了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而舍弃了自己的童话故事。与以往的课文不同,《雪孩子》去掉了拼音,配上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的形式出现。这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篇不带拼音的课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否带拼音将直接影响到他们阅读和理解课文。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主要抓住了两点。第一,看图学文,给学生一个积极活跃的思维空间。首先,我以动画的形式导入,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在交流预习时,我发现孩子们很聪明,能够自己根据图画内容猜字,也说明部分学生懂得看图学文。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要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段和文章的内涵。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引导孩子观察插图。第一幅雪景图我问“故事发生时的天气怎么样?”孩子回答“下雪天。”接着我又问“下了一夜的雪,早晨我推开窗户,屋外是怎样的美景?”这就把孩子带入了生活的情境。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房子上白了,树上白了”“路上一片白茫茫的”等等,在回答的过程中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学习雪孩子和小白兔玩耍这一部分时,我让孩子猜猜雪孩子和小白兔都玩了哪些游戏,他们玩得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此起彼伏的回答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了想象,也学会了看图学文。再如第七幅图我问孩子们“小白兔发现雪孩子不见时心情怎么样?”孩子们告诉我“伤心,因为我看到小白兔皱着眉”“小白兔的表情是这样的”接着自己做了一个伤心的表情。看图学文,把孩子带入观察与想象的思维活动中,同时,孩子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进入情境读课文,朗读时就显得得心应手多了。

第二,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领悟课文内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读书的作用,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首先,引导孩子想象,读出雪景之美。如何读出雪景的美,我先引导孩子想象雪后的景象,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孩子有了美的体验在读书时感情自然流露出来。其次,引导孩子抓住关键词朗读。在学习雪孩子和小白兔玩耍这一部分时,我首先让孩子想象玩耍时愉快的场景和心情,观察图上小白兔和雪孩子的表情,接着我问你能让老师听到他们的快乐吗?孩子们踊跃的举手,并且都能抓住“真”和“很”两个字。再次,引导孩子观察情境图,深化情感,升华朗读。在学习雪孩子营救小白兔的部分我问孩子“雪孩子发现小白兔家着火时心情怎样?”孩子能够回答出着急,并能够抓住文中关键词“飞快”“跑”,接着我引导孩子“你还从哪里看出雪孩子着急?”前面已经有观察图的体验,孩子马上能看出图上雪孩子跑的很快,身上的雪都飞起来了。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和观察情境图,孩子体会到了雪孩子的着急。第二次引导朗读时我问孩子“雪孩子能跟小白兔生活在一起吗”“雪孩子怕火,可是为了自己的好朋友,它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你能再读读吗?”孩子在情感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朗读时感情也会更加充沛。

通过看图学文和引导孩子朗读,初步培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也理解了课文中雪孩子的优秀品质,并且能够把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但这节课在设计和处理中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第一,在引导孩子读出雪后美景时,利用生成资源会更巧妙。第二,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切入点,整篇课文串讲下来,缺少一条主线。在导入时提问孩子“听了这个故事能告诉我你喜欢谁?”把“雪孩子”这条主线抓出来,思路会更清晰。第三,在培养孩子说完整的话方面做得很不到位,一年级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将更加注意。第四,在引导孩子朗读时,如果利用配乐朗读,我想孩子更容易入情入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对于提高孩子的朗读水平及理解课文内容都会有很大帮助。第五,最后一部分“雪孩子为什么飞走了,它还会回来吗?”如果能通过图或者小动画让孩子了解水到雪,雪到水的过程,会更利于理解和接受,也会使课文学习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雪孩子》教学反思3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课文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我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在导入时,我让学生知道“矛”和“盾”分别是古代的武器。但是在此时如果能插入《自相矛盾》这个故事,效果会更好,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带动起来。

其次在生字的教学上我的安排过于迂回,当板题完以后就可以直接学习课题里的生字“矛”和“盾”,而不是迂回反复。在教学其它生字时,我是以单个字的形式出现的,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我还把他们停留在低年级的学生水平上,生字则要以词的形式出现,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于学生组的一些好词,我没有及时总结,在吴主任的点拨下使我明白此时对于一些好词可及时写在黑板上,加深词语的理解,这就是学生语文学习积累的一个过程。对于学生不理解的词语,要带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联系上下文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在课文内容的安排上 ……此处隐藏13224个字……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他们都爱自己读,不爱听别人朗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用评价语言激励学生找自己的好伙伴朗读,他们自然很乐意,再让他们把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就更不难了。有情感做基础,合作学习会更成功。

此外,以往的朗读合作学习常常建立在片段或部分的基础上,很少涉及到整体。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朗读全文较费时,不好评价,不利指导,特别是合作前教师不能提出单一的开放的学习目标。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应用评价语言让学生谈谈听同伴读了之后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道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谈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以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孩子们朗读水平的差异。

片断四

师:刚才我们小伙伴之间再次朗读了全文。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的游戏,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师生: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现在开始:

生:我想提个问题: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

生:我知道:他化成水,飞到天上变成了白云。

生:水怎么会飞到天上呢?

生:我妈妈说过:太阳出来,水会变成水蒸气就飞到天上去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真是个小博士。(掌声)大家看──

cai课件:雪融化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空中会聚集成云。师:那你们觉得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生:还会回来。第二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

生:不对,过几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了。

师;你们说的都对。请看──cai课件:云变成雪的过程。

师:只要云能变成雪花落在地面,小白兔就可以再堆个雪孩子了。下面,大家可以继续提问:

生:雪孩子家着火了,他为什么不知道?

生:雪孩子和小白兔玩得太累了。

生:因为雪孩子睡得很香,睡得很沉,发生的事他一点儿也不知道。

生:雪孩子为什么要去救小白兔?

生:因为雪孩子很喜欢小白兔,他不想让火把小白兔烧死。

生:因为是免妈妈做的雪孩子,小白兔是他的小主人。所以他要救小白兔。

生:雪孩子很爱帮助别人。

生:雪孩子是一个雪人儿,就像我们冬天堆的雪人一样,他怎么还会走路,还会跑呢?

生:──(无言以对)这是假的。

师:你连这样的问题都能提出来,了不起!(奖励小博士)其实呀!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都像人一样会说话,会走路还会思考呢!小朋友们在课外可以读一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有人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连话都说不清楚,就更谈不上什么质疑能力啦!但是,我觉得质疑要从小抓起,质疑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知识少、经验缺乏,起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孩子们的质疑能力作个了解。但是,上述片断向我们证实:孩子们不仅有提出问题的潜能,而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我完全出乎意料的是,经过短期的训练,孩子们竞能提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真是让我感到既惊奇又惊喜呀!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巧于评价,善于引导,孩子们就会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质疑潜能。

在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的确注重了激励性、全面性。课堂上,你真棒行可以对不错等鼓励性的语言随处可听,你说请他说你读他读等客串性的语言随处可闻。但我们细想一下,这些评价语言能真正地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产生兴趣吗?没有深入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只是表面的,短效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引之得当引之有法引之得益,学生才会有所建构,有所发展。善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才是长效的,内在的。

《雪孩子》教学反思15

因为这是首篇不注拼音的课文,上这节课之前,已经和学生一起把生字用习惯的方法识记掌握了,课文也通过多种方式读得比较通顺,流利了。这篇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我在课件的制作上努力呈现得像一本图画书,力求课件的演示能像绘本一样展现,如大量的简单的黑色背景上仅仅出现一句话或一个字,一个词,以引发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或是白色的背景上呈现一幅生动的图画再配上简单的一两句话,按照故事的发展一页一页地往后翻。

另外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入了三段动画片,其实没有动画片的引入学生也能从课文的朗读中感悟到雪孩子的美好品质,但权衡再三没舍得去掉。现在的许多动画片色彩过于艳丽让很多孩子审美疲劳,情节过于浮夸缺少教育意义,音效等动静过于嘈杂容易让孩子浮躁,许多动物失去原型,搞得"四不像"弄得很多孩子"指鹿为马"等,总之现在的许多动画片堆砌了些文化垃圾。而《雪孩子》这个动画片带给大人和孩子的是无限的美感和启迪,画面是那种老美术电影制片厂精心绘画制作的,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机会看到,学生在看动画片时精心欣赏并沉浸其中,而且学生有时欢喜有时忧的表情告诉我,虽然浪费了一点读书的时间,但也有很重要的收获。

关于教学设计,我觉得在指导朗读方面还是比较有效果的。如: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一句话"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读这句话,有的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反映出雪的信息。接着出示第一幅插图,通过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自己想象成图中的小白兔,分别用"咦","哦!","啊!"续说句子,学生如临其境般的面带一种或疑惑或兴奋或顿悟或咏叹的表情和语气,使语言的感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生尽情地描述中也使雪后的场景更加开阔,更有感染力。又如,在学习课文的第三段时,出示雪孩子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如果你拥有了这样一个小伙伴,你喜欢吗,你高兴吗顺势引导学生欢欢喜喜地,高高兴兴地读这一段,感觉学生读得也比较有气氛。

对同一篇课文,对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如在朗读课文第八自然段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有的学生读出了难过,因为雪孩子舍己救人,小白兔失去了雪孩子;也有的学生读得高兴,理由是小白兔得救了,而且雪孩子变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是一件好事。学生不同的见解代表了个性化的审美价值,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本课教学的不足有下面几点:1,整段整篇的朗读少,最后缺少全文的朗读展示环节。2,老师的语言还需要推敲锤炼,如在读完第五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读后感受到危险了没有,有的学生就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是很明白,问题缺少实效性。3,学生个性化的朗读缺少评价,导致后面学生的朗读缺少提升。4,课文中有些词句挖掘不够,如"自己却化了","他飞到了空中"中的"化"和"飞"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点明了由"雪"到"水"又到"汽"的变化,但课堂上没有进行引导。

《《雪孩子》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