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5 03:06:06
《炊烟》教学设计

《炊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炊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炊烟》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1.导语:你见过炊烟吗?看到炊烟袅袅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

2.多媒体展示炊烟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炊烟》,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分钟)

指名读学习目标,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三、检查预习,扎实基础(10分钟)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叫写本课的一组词语,对子同学互相批阅,举手汇报得分情况;组长组织交流,进行“错字盘点”,教师随机点拨。

2.检查课文朗读:(①对子成员互读互查;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错)任选其一

3.组长组织交流“词语解释”,提出没有解决的词语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从字词、读书入手,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尝试探究,整体感知(10分钟)

1.组长组织交流课前预习中探究问题的答案;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故事发生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确定汇报方案。

【设计意图:组内合作交流预习单中的探究问题,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同时加强合作意识。】

五、展示汇报,交流成果(10分钟)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全班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六、实践悟理,拓展提升(5分钟)

当堂完成“作业单”第四题,简单交流。

【设计意图:对所学用“提取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的变式练习】

七、点拨归纳,盘点收获(2分钟)

1.教师点拨:“提取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注意事项。(如没有出现具体时间等)

2.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教师点拨归纳,强调学习重点;学生盘点收获,养成整理习惯。】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分钟)

1.结束语:(略)2.作业:A、完成作业单;B、预习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对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读新课(4分钟)

1.交流课前预习:有关人与人之间真情的名言和小故事。

2.导入新课;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指答。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二、出示目标,明确目标(1分钟)

指名读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三、例中学知,实践悟理(10分钟)

1.组长组织交流下面问题:

A、木屋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试着在文中做圈点批注。

例:第2自然段“那还要问?坐下,下喝完茶!”——这是谁说的话?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木屋女主人怎样的性格和品质?

B、可以看出,作者在刻画男女主人公的形象时,主要了抓住了人物()、()进行描写,以后我们在写作时要学习并运用。

C、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以“炊烟”为题?如果让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以什么为题?

2.确定汇报方案。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在例子中习得语文知识技能。】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10分钟)

1.全班交流,组际之间相互补充质疑。

2.在学生汇报过程汇中,教师引领孩子们读中悟情、品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补充质疑,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困惑;同时指导读书、品词析句。】

五、变式练习,拓展提升(10分钟)

1.当堂完成作业单第一题。

2.简单交流汇报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促进阅读方法转变为阅读能力。】

六、点拨归纳,盘点收获(3分钟)

1.教师点拨: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2.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教师点拨归纳,强调学习重点;学生盘点收获,养成整理习惯。】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

1.教师小结(从文章主题中心入手)

2.布置作业:作业单2、3题。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对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炊烟》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3、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读课题。什么是背篼呢?

2、读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插图说说背篼是什么?

为什么课文要用背篼做题目呢?

3、学写“篼”字。

二、自学课文。

按五步学习法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同桌互查生字词读音。(抽查读读写写、组词)

提出不懂的词语全班讨论。

2、把难写的生字词写一分钟。考考同桌。

3、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一题。(在书上做上记号)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五、巩固练习

1、自由朗读课文2、作业本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示”,找出重点词句。

1、学习“自学提示”。划出重要句子。

2、讨论

(1)说说什么是重 ……此处隐藏2957个字……候,他们盛情款待了我,并不求任何回报。女主人的热情爽朗、男主人的朴实憨厚以及他们美好的心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初见炊烟,心生希望。正当“我”又累又饿的时候,看见了远方山间轻轻飘荡的炊烟,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第二部分(2-4)盛情款待,感受温暖。通过煮饭、闲谈、告别等情节表现山里夫妇热情、淳朴的性格。

第三部分(5)回望炊烟,心潮激荡。飘动的炊烟下,木屋主人挥动手臂与我道别。这一幕,似电影镜头般定格在作者眼前,也定格在读者心田。 文中山里人的形象质朴感人,似一双无形的手拨动着读者的心弦,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艺术效果得力于作者对人物细致、传神的刻画。 成功的人物刻画不在于为人物寻找惊天动地的创举,关键在于对事件进行描写时,一定要自己感受最深的,且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这样,人物形象才会生动而丰满。

比如,课文中用了“客人来啦,快进屋吧!“那还要问,坐下,先喝碗茶!””“钱?这儿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如果不忘记山里人,以后再来!”等语言描写;又有“她把那锅一连洗了三遍,红薯、白菜在山溪里洗得干干净净”等动作描写;还有“没等开口,她就笑着叫起来”,“她坐在旁边,笑着看我大口大口地吃”,“她又笑了”等神态描写,这样,一个热情爽朗、快人快语的农村妇女形象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寓真挚的感情于质朴的文字之中,是炊烟写作艺术上的又一特色,读来如同品尝一杯清淡的绿茶,令人回味无穷。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塞”这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进行独立自主的识字,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品味感受“山里人”的热情,淳朴,激发学生要向“山里人”那样多献出一份真诚,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加美好、幸福。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情简析:

课文篇幅短小,字里行间渗透着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真情,学生应该能够读懂,但作者为什么以“炊烟”为题,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整体感知

《炊烟》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中木屋的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感受,教师可随学生回答 板书出木屋主人的印象:热情、淳朴、善良……)

二、深读感悟

1、木屋主人给同学们留下了热情、淳朴、善良印象,你是从文中什么地方体会到的?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画下来。

注意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好好的品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给学生充分品读的时间)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1)外貌描写的词语“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的光彩。“妇女的勤劳、健康。

(2)神态、动作及语言描写的语句:她坐在旁边。笑着看我……手里不停的织着一件鲜红的毛衣,她自豪的告诉我……女主人的豪爽、勤快、健谈、对生活的乐观。

(3)语言动作的语句:客人来了快进屋吧。那还要问?坐下喝碗茶!……洗得干干净净。女主人的热情好客。

“这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女主人的心地善良。

(4)男主人的语言“都是自家种的……”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男主人的憨厚、淳朴。

3、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在朗读中体会男、女主人的性格。

4、回读课文,质疑问题。

读了《炊烟》木屋主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全文,看你还有什么疑问,写出来。

5、自拟文题,感悟中心。

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在山里人家里感受到的温暖,可为什么作者却以“炊烟”为题呢?如果让你来写,你想给、这个故事起一个什么名字?你认为作者的题目好在哪?

使学生体会到“炊烟”是全文的线索,又累又饿时望见炊烟,女主人为我煮饭,告别时望炊烟。

炊烟让人感到希望、温暖、富有诗意。

六、拓展阅读。

课件出示《拐弯处的回头》说说在内容和写人方法和本文有什么异同?

七、选择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uī( )烟 红shǔ( ) shū( )菜

là( )肉 寄sù( ) saī( )满

二、选词填空。

1.现在山里人富了,什么也不愁,就________着孩子们有出息。(希望、盼望、指望)

2.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特有的________。(色彩、光彩、风采)

3.我有两个女儿,到山外读书去了,________在学校。(寄宿、借宿、住宿)

三、阅读下面文段,然后答题。

我站起来,想与主人告别,发现背包变沉了。我打开一看,包里竟塞满了黄橘。“都是自家种的,带着路上解渴。”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

我走了,他们肩并肩站在小木屋前,不停地向我挥手。“再来啊!”他们的声音在山间______。再来时没有机会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山间优美地飘动着的炊烟……

1.填写文中横线上缺漏的词,合适的一项是:()

A.回旋B.回荡C.回响D.飘荡

2.“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山间优美地飘动着的炊烟”的原因是:()

A.山中炊烟下的小木屋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B.炊烟下小木屋里的中年夫妇表现出来的真诚和纯朴。

C.小木屋里的她和他为“我”解决了饥饿和疲乏

D.这一缕炊烟为我抚平了心中惶乱。

3.文段最后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声音断断续续B.表示无限的联想

C.表示列举的省略D.表示声音的延长

6.最后一节所表达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板书设计

希望

温暖 炊烟

木屋主人 善良 淳朴 豪爽

热情 好客 乐观

《《炊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